王金河一邊在省立台南醫院服務
一邊和台南長老教會往來
也因此認識了基督教芥菜種會的美籍孫理蓮牧師娘
後來北門鄉一位老醫師在過世前鼓勵王金河回鄉服務
他便毅然下鄉
手術室
藥劑
早期烏腳病病人主要分怖於台南縣學甲鎮、北門鄉
以及嘉義縣布袋鎮、義竹鄉
此四處為最發現烏腳病病人的地區
稱「舊流行區」
民國六十二年至六十三年間
陳拱北(1976)調查烏腳病流行情況
發現烏腳病有新的流行區
包括台南縣鹽水鎮、新營市
安定鄉及其他西南沿海鄉鎮
稱為「新流行區」
撥放烏腳病記錄片&解說
看完記錄片內心沉重
自由奉獻箱
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內有
放置烏腳病截支標本我沒膽拍
烏腳病在病理學上是一種末梢血管疾病:
1. 末端缺血症狀,如動脈搏動之消失或減弱,缺血肢上舉時呈蒼白,下垂時呈紫紅等症狀。
2. 由末端缺血引發症狀,如間歇性跛行,靜止疼痛及缺血性神經症等。症狀包含:
A. 四肢冷感:烏腳病患者常會感到手腳冰冷。
B. 麻感及刺痛:大多數病患會有患肢麻木和刺痛的感覺,這些感覺是因組織缺血所引起,包括肌肉、神經、皮膚、皮下組織及骨骼等。疼痛的特徵及程度,視閉塞動脈血管病變的範圍和組織受傷程度而定。
C. 間歇性跛行:間歇性跛行指下肢之主幹動脈閉塞時,若經短距離之行走,在腓腹部會產生疲勞感、肌肉緊感,最後會產生激烈疼痛;發病時的感覺是抽筋似的肌肉僵直,會有麻感、疼痛或無力感。
D. 靜止疼痛:靜止疼痛之特徵是劇烈抽痛,像槍刺般或電擊般的疼痛。這種疼痛常會使病人失眠、食慾不振及憂鬱。
E. 潰瘍及壞疽:
a. 潰瘍:烏腳病所引起的潰瘍大致可分為缺血性潰瘍、神經性潰瘍及鬱滯性潰瘍等三種。
b. 壞疽:壞疽常發生在烏腳病之末期,通常由潰瘍內部或其周圍組織開始,首先大多數發生在單一腳趾,但有極少數會發生在手指,然後會逐漸蔓延。